Select Main Body Text
:::

不只是實驗,而是真正打造跨界系列—— 連結國界與產業,「厚製生活BOLD」要讓未來生活的想像真實上架!

 

  • 周育潤工作室 總監周育潤,為此次「跨界行 - 厚製生活BOLD」的策展人

 

每年的台灣設計展除了將設計力融入在地,一起發掘、共創與呈現在地輪廓及魅力,另外也會透過各式產業輔導計畫,協助不同企業提升品牌價值與轉型可能,引導這些企業找出因應未來更合適的解方,增進不同領域的交流,並為產品與技術的呈現找到更多可能性。

 

本年度台灣設計展「彰化行」中的「跨界行」,即是回應上述理念,「跨界行」由周育潤工作室協助操刀,以「厚製生活」為主題概念,如同一個美好的生活選品店,以更貼近大眾生活想像的氛圍做展現;展覽當中分為四個區域,共計九個案例,包含台日交流,也有在地產業貼近當代的嶄新提案與生產故事。時日至今,產業的魅力還能如何發掘?透過「厚製生活」,為企業找到代工以外的新定位,讓彰化製造能有機會風靡大眾,也可能讓其他企業看見產業的潛能,轉動更正向的交流與影響力。身為一個資深的工業設計師,周育潤如何看待設計注入產業的互動關係與可能性?一起來聽聽他怎麼說。

 

 

嶄新的跨界思考,能為「製造」打開更多未知領域

 

Q:本次主題「厚製生活」想傳達什麼理念?有什麼樣的任務呢?

 

周育潤(以下簡稱育潤):每年不同縣市舉辦設計展時,當中會有產業輔導相關的成果展。觀者可以在展覽中看到商品研發過程,也能認識廠商用什麼樣的思維與技術去開發商品,當中投入了哪些設計與創新⋯⋯這也就是「厚製生活」展覽的目的與初衷。

 

展名「厚製生活」裡的厚製,是象徵職人製造的底蘊,英文「BOLD」則展現這些企業勇於面對未知的挑戰精神。展覽裡將議題切成兩塊,前者「厚製」談的是設計融入產製過程中的製造細節,讓觀者深度認識彰化的產業故事。後者「生活」則希望用更輕鬆的氛圍,呈現在地產業在製造上的新嘗試,給觀者更生活感的體驗。我希望「厚製生活」可以像一間商店,而不是嚴肅的展,讓大家認識這些產業與設計過程背後的故事,而且這些成果都是在設計展初次問世,想藉此引起大家的好奇與購買慾。

 

過去台灣的中小企業大多都以代工為主,很難有機會讓產品直接在大眾通路亮相。「厚製生活」希望讓這些業者有機會跟大眾連結,除了試著提升廠商的信心,也期待對業者或其他產業帶來正面影響,讓他們能看見自己有其他可能性。

 

  • 「厚製生活」不只是為這些勇於嘗試的企業品牌們呈現他們的成果,也希望透過設計策展思維,讓大眾都能欣賞到彰化產業具有的無比潛能。

 

Q:設計思維注入產業開發、交流,再到創新商品,以及為這些資訊轉譯、策展,對你來說有什麼樣的挑戰?

 

育潤:首先,協助業者做產品開發,最普遍的就是設計師完成設計,進入後續生產流程即完成。如果再深入一點,可能參與產品上市的企劃行銷,協助廠商把產品特色釐清,讓他們方便跟大眾溝通。而策劃展覽又是更後端了:包含形式、講故事的方式⋯⋯形成一個完整的流程。

 

跨域實驗的成品如何呈現,是我覺得最有趣也最挑戰的部分;不希望做成無聊的文件展,因此我們用四個主題,各延伸成一個區塊——在「Belonging 工藝x風格」展區,我用衣帽間的空間氛圍,將本次的創新產品陳列其中:像是社頭織襪(煒展國際),或從製作無毒水顏料進化開發出的無毒指彩(御麟企業),以及本次與日本豐岡鞄跨域合作的袋包⋯⋯等,促進觀者對於使用的想像。「Origin 素材x想像」展區裡,我們把建大製造輪胎的氣囊改造成花器,並融入田尾的植物,創造一番源於彰化的綠色新景緻。「Landscape 工具x自然」展區猶如花店裡的工作檯,有花藝家凌宗勇老師以丹波燒花器創造的花藝呈現,搭配亞迦國際的園藝剪刀,讓觀者能舒適地遊走其中,感受這些物件的細節。

 

最後在「Dwell  製造x空間」展區我們設計出一個融合傳統與當代的生活空間,裏頭有本次我與淡路瓦合作製造的生活道具,也將改良式神桌納入其中。這個神桌來自鹿港的神桌製造商義豐木業,新一代主理人本想放棄製造神桌,改走戶外用品開發領域,但在設研院的協助下,又回到神桌的領域,並融入創新思考、讓品牌升級,希望成為「台灣第一個以居家融合為核心的現代祭祀品牌」,嘗試開發各種信仰周邊,也為當代生活空間裡的「心靈療癒角落」提供更多美感思考與選擇。

 

透過生活型態與情境的佈置,提升大家看展的記憶度,也讓大家可以在各主題裡認識這些產物與背後的思考脈絡。

 

  • 強調工藝與製造精神的「Belonging」展區,精緻溫和的空間設計,為這些企業們跨界合作的嶄新成果增添了更多溫度,也讓觀者能輕鬆地欣賞他們的美好與背後的故事。

 

 

透過跨域交流,讓地方製造的魅力加倍擴大

 

Q:本次有和日本業者合作,有什麼特別的發現與心得?

 

育潤:去年我們有四位設計師去兵庫縣交流,設研院也希望設計師們認真思考如何將當地產業與彰化在地的材質結合。

 

兵庫縣的製造業,甚至比彰化更傳統一些,像本次參與的製陶品牌「淡路瓦」和包款品牌「豐岡鞄」都沒有自己的品牌,長期扮演代工角色,跟台灣的現今情況有點類似。在去年世博快閃展覽合作後,雙方都希望這個計畫能有後續,不希望只為了在期限內完成拿去展,而是真正實踐生產。所以我們跟日方開始討論生產細節,並把它們帶回彰化展出。除了能看到日本這些產品和彰化的材料嶄新結合,也可以用不同角度重新去看待彰化和日本兵庫縣的產業,為彼此找到更多拓展的機會。

 

除此之外,這次交流也讓我們在雙方不同的文化面上有更多認識,文化面指的是市場習慣、使用性與機能訴求⋯⋯等的考量,對不同文化的理解,才能讓跨域交流有效落實到商業性。

 

  • TDRI × HYOGO工藝與設計的融合 — 台灣彰化與日本兵庫交流共創

 

Q:除了跨國合作,另外也有產業跨域的實踐,你在本次的合作中有看見什麼可能性?

 

育潤:過去常發生一個情況,就是廠商不知道設計師可能有何需要,設計師也不知道有這樣服務的廠商,透過本次展覽,可以讓不同單位有機會真正對接,包括生產、供應或找尋合適的通路與銷售模式,補足每個廠商在這些環節的不同缺口。

 

另外一點,則是讓廠商有機會跨出代工領域,因應當代需求,研發出新的商品或設計,找到新的客源與市場。



 

不只看「設計」,可能才是最好的設計思考

 

Q:以設計師的角色來說,設計力是否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解方?你怎麼看待設計力與產業如何締造共好?

 

育潤:當我待在這產業越久,更是覺得單就產品設計這端能改變的事越來越少。身為設計師,當然希望自己設計的東西能夠大賣或出名,但不應該只是站在這個角度思考整個產品的面向和發展。過去遇到一些合作或是接受輔導的廠商,他們都有自己的困境(可能技術上,或跨世代溝通),往往可能因為市場考量,他們選擇的技術與成本都很有限,我們就得在這些限制中去幫他們找到最適合的解方與銷售模式。如果只從設計師的視角去看整件事,希望產品長得好看,就太狹隘了。

 

 

  • 蘭花網 × 豐岡包:以園藝網材搭配日本兵庫縣豐岡包的高品質皮革工藝,開發兼具文化連結與實用機能的現代提包;蘭花園藝 × 丹波燒:將台灣蘭花的優雅文化與日本六大古窯之一「丹波燒」的細膩陶藝融合,設計出兼具美感與植物友善機能的模組化花器。

 

  •  義豐木業深耕鹿港逾30年,專注神桌與佛櫥的製作工藝。二代承接後轉型為「義豐靜器製作所」,以當代視角重新詮釋傳統神桌,打造適合現代空間的信仰載體。

 

Q:展覽中希望觀者不要錯過的亮點?

 

育潤:如果你只有三分鐘,可以在一開始的展示區看展品,就像欣賞百貨公司櫥窗,也順便認識策展概念。如果有15分鐘,建議你去每個展間欣賞展品,在空間裡拍拍照,認識每個商品的概念,就像去選品店瀏覽。如果你有30分鐘,最好的方式就是慢慢認識每個廠商與品牌的故事,去了解當中的過程和專業技術,最後再欣賞創作出來的成果,會有最完整的收穫。

 

 

「厚製生活」透過舒適且不失精緻的調性,以策展思維為產業輔導、觀者和成果展品找到一個最親切的敘事線,讓當中的故事更加迷人。趁著本次設計展走訪「跨界行」,你會發現台灣製造的潛能沒有消逝,他們還在持續寫新的故事!

 

:::

Cross-Disciplinary Of Design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Plan

Web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2.0 Approbal Level A

Visitors: 11946818